2022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大数据学院)招生简章
学院简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大数据学院)前身为1958年开始招生办学的数学科。学院以服务基础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为途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016年加入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2020年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专业。学院已经形成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对接优势特色产业的大数据专业集群,2021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获批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大数据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行业企业经历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7人,企业工程师10人,硕士以上56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双师型教师32人,河北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河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1人,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承德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家2人,承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学院拥有优良的办学条件,学院建有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承德文化旅游大数据应用创新智库单位、承德市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曙光大数据学院(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和承德市数学学会等教学科研平台7个;建有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及软件开发实验室12个;建有数学建模、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应用研发、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培育和河北省万黎明名师工作室7个。总资产达1452万元,总建筑面积5194平方米。学校建有满足师范生进行书写训练、录播、微格教学、书写训练、语言技能实训等技能训练的教师技能实训中心,面积3103平方米,资产值约500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师范类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教育部师范二级认证专业)
一、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2013年评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2021年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2022年招收优师专项。在教学中,重视基础课程在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养成中的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教师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中加强对师范生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从教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教师教育综合素质。在培养过程中贯彻OBE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在学校“三维四段”实践教学模式下,构建了本专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学院与社团结合”的师范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在校生378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中学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够适应未来教师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卓越教师。
三、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基础、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抽象代数、微分几何、泛函分析、大学物理。
四、专业优势
U-G-S协同创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本专业在承德市多所中小学校建立实习基地,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有五个学期在基地分别进行短期见习、调研、实训,大学四年级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同时河北省名师工作室在我学院设有分站,由省级名师万黎明团队对学生进行师范从业技能的指导。本专业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成立了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室、数学建模工作室,以工作室教学模式,指导全国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近三年,参加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有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人次。
奉行分层分级育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在京津冀、辽宁和内蒙古地区,就业率平均在91%以上。考研升学录取率近20%,毕业生成功进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敬业精神、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毕业生已成长为教学一线的教学骨干、教育管理者或省级名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非师范类专业,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计算机类最早成立的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教育专科生,2011年开设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2015年5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理学)。本专业在成立之初就走开放办学之路,2015年与石家庄佳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培养Web开发人才,2016年与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大幅提升了专业师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IT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路径,2021年获批河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生200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
四、专业优势
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强。师资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双师同堂授课,提升了校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工程师教育教学能力。本专业拥有软件开发课程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校级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发挥积极作用。近5年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4项、科研立项32项,其中省部级3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3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取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校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课程教学对接未来工作岗位能力。从学生毕业所从事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出发,构建学科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践平台课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教学学有所有、学以致用、工作适用,无缝对接岗位能力。本专业拥有《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Web后端开发技术》《Web基础》《数学建模》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软件工程》等校级应用型课程10门,其中《Web后端开发技术》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线运营。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应用研发、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等校级教师工作室功能,以师徒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国创翼项目”、“蓝桥杯”、“天梯赛”和“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等,在省赛国家级赛事频频获奖,2022年至今获奖达100余人次。
以实习就业一体化开展实习就业工作。为提高专业学生实习就业机会,校企师资就简历撰写、笔试和面试展开培训,实施校企统筹安排与学生自主的双向选择实习方式,与亚信科技、小米公司、上海硕恩网络、软通动力、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河北宝葫芦等单位建立了稳定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非师范类专业,校企合作专业)
一、专业介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专业。2016年,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实施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促进计划。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全国首批、河北省唯一入选“百校工程”建设院校,联合中科曙光与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曙光大数据学院和承德市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和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促进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办学理念,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大数据开发人才的巨大需求,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021 年,曙光大数据学院获批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成果获得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基本素养,掌握系统的数理统计和数据科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大数据采集与整合、存储与运算、分析与挖掘、应用与消费的技能与方法,具有解决大数据行业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部门领域从事大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研发、测试、运维、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统计学、大数据应用开发语言、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内存计算、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
四、专业优势
开发与行业发展同步的专业教材。采用企业方编制的内训教材,教材开发与行业最前沿保持同步,适应现代高校教育发展、满足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符合生产实际、反映行业发展新趋势和实际岗位新技术、新流程、新规范,开发编写满足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改革要求。
拥有经验丰富的企业师资团队。具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及项目管理经验的企业工程师驻校进行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课程的授课,给学生带来企业的氛围和全新的项目案例。
开展真实项目开发的创新培养。采用垂直整合项目化教学,设有瑞翼工坊第二课堂,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循序渐进地参与到项目组,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将逐步整合在同一项目组中协同工作。校企双方师资带领学生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竞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学生获奖成果突出。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专业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前实训、毕业设计、实习见习,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胜任以大数据系统研发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为典型的大数据行业工作,也能够胜任计算机相关的其他开发岗位。企业搭建就业资源池,为学生提供1对1的就业推荐及服务,已与众多的一流公司达成广泛合作,拥有数量庞大的合作企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就业,就业率在95%以上。
一体化的大数据人才服务中心。依托“百校工程”布局全国的发展战略,企业方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就业服务中心,并依托就业服务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一点受理,全国联动”,“一地学习,全国就业”的就业服务理念。
人工智能专业
(非师范类专业,校企合作专业)
一、专业介绍
2016年,发改委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人工智能被列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根据中国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顺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主动优化学科、专业配置,于2020年与慧科教育集团(慧科)共建人工智能专业。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和支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办学优势。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工智能工程应用能力和优良的综合素质,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开发工具。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决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从事人工智能初步算法开发、算法应用和智能系统集成等工作岗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方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程序语言设计基础(C)、人工智能程序语言设计(Python)、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四、专业优势
研发领先的教育产品,打造智慧型在线教育平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持续迭代为过程,群体协作为方式,线上学习为辅助工具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智慧学习云平台,提供集课程、平台、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互联时代的育人性系重构与教育模式转型。
拥有经验丰富的企业师资团队。人工智能专业的讲师都具有5年以上产业经验,3年以上教学经验。其中1人获得百度认证讲师,3人获得PMP证书,4人是阿里云MVP,15人获得阿里云ACP认证,12人获得华为云认证,30+人获得其他各类权威认证。同时,团队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和师资训练营,并执行严格的教师晋级制度。
搭建实验实训室平台。建立“腾讯云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云计算平台搭建以及云平台应用开发的实践环境、实训案例和实际开发项目,并在教学实施、教学辅导、实习安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提供易于维护的教学、开发、分析、可视化综合实训平台,集成人工智能开发系统、数据挖掘系统、人工智能教学系统、案例分析系统等优势,从人工智能应用工具、算法实现、数据可视化按实验等角度,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学习、单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战演练;并且辅以线上课程、线下项目实训,形成实现专业实验教学的多层次实验体系,为用户提供完整的高可用性的教学、实训、竞赛支持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基础时期能够对基于云端的架构搭建、数据分析等有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和客观判断,对学生定义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和获得初步职场技能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实训系统中的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帮助学生快速体验腾讯云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实验课中提供的各种实验。同时,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线上企业课程供学生学习,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其积累前沿技术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提供了保障。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专业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前实训、毕业设计、实习见习,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胜任以视觉算法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爬虫开发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推荐系统工程师,也能够胜任计算机相关的其他开发岗位。企业搭建就业资源池,为学生提供就业推荐及服务,已与众多的一流企业达成广泛合作,拥有数量庞大的合作企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就业。合作企业如下图所示。
★招生计划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
序号 |
专业名称 |
是否师范 |
计划总数 |
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是 |
35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优师专项) |
是 |
45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否 |
50 |
4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否 |
100 |
5 |
人工智能 |
否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