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苏国安参加数据中国“百校工程”2016年度总结会

作者:674e4fed — 已发布 2017/01/12 01:35:00 GMT+0, 上次修改时间: 2022-07-13T05:31:40+00:00
2017年1月6—7日,中科曙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在北京召开2016年度工作会议。

        2017年1月6—7日,中科曙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在北京召开2016年度工作会议。国内65所百校工程试点培育高校的专家领导近200人出席会议。校长苏国安出席会议并作了我校特色案例的汇报发言。

        规建中心主任陈锋作了会议主旨报告。他指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紧密对接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产教融合项目,并强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未来发展应在六大方面着力。一是树立机遇意识,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二是坚持“大舰战略”,并作为战略项目来驾驭推动;三是坚定不移融入国家战略,与地方行业、产业园区紧密联动;四是增强开放共享意识,共同建立大数据领域创新生态系统;五是构建多层网络叠加的网络体系以实现倍增效应;六是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流程的改变。

        会议期间,规建中心联合中科曙光共同发布了“数据中国,教育未来”的教育大数据项目和“金融万象,数据归一”的金融大数据项目;联合有关高校发布了工业、农业和遥感大数据科研协同创新方案。双方提出了大数据国际化发展战略,包括建立国际数据科学研究院,发起举办大数据国际会议,以及即将创刊的国内首个面向大数据技术领域的专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Data Science(《国际数据科学与应用期刊》)。20余所高校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的实施作了汇报交流。包括我校在内的4所项目院校作了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特色案例分享。

        苏国安在题为《产学研合作、校地企共赢、助推国家绿色数据之城的崛起》的发言中,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思考切入,结合承德市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分析,介绍了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承德大数据产业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为兄弟院校转型发展观念转变和模式借鉴等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引领示范作用。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项目是教育部推动的大数据方向科研及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去年5月启动的“百校工程”项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全国范围选择百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建百所“大数据学院”,百个“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并联网形成“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网络”,打造兼具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和人才培养功能的大数据超级平台。

        项目发布以后,共有158所院校提出申报意向,经过教育部评估后,有62所院校进入答辩,41所院校入选首批先试先行院校。项目实施以来,以工程师为骨干的数十人教学团队被派入驻湖北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并已招生录取了首批千余名本科生进入大数据学院,整个百校工程的开展呈现产教深度融合,百校协同发展,迈向国际化的三个运行特征。

        我校于2016年9月19日与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项目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00名大数据方向的学生已进行一学期的通识课程学习和多次职业规划培训,大数据学院环境改造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设备采购招标阶段。

(转型发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