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招生简章|欢迎各位学子报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大数据学院)

作者:张英杰 已发布 2024/07/01 00:51:10 GMT+0, 上次修改时间: 2024-07-01T00:51:17+00:0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大数据学院)前身为1958年开始招生办学的数学科。学院秉持“学生中心、对接产业、应用为本、集群发展”的办学理念,“产教融通、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实施开放融合发展战略,携手行业龙头企业,“产教融合、管理融合、科教融合、双师融合”,共建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6年加入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2020年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专业。学院已经形成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对接优势特色产业的信息智能专业集群,2021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获批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拥有优良的办学条件,建有价值千万元的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大数据实验实训平台;建有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承德文化旅游大数据应用创新智库单位、承德市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3个产学研平台;建有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及软件开发实验室12个,计算机750余台;建有数学建模、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应用研发、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瑞翼工坊和河北省万黎明名师工作室8个。总资产达1452万元,总建筑面积5194平方米。学校建有满足师范生进行书写训练、录播、微格教学、书写训练、语言技能实训等技能训练的教师技能实训中心,面积3103平方米,资产值约500万元。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行业企业经历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博士4人、硕士52人,有河北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承德市市管优秀专家3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3人,有信息智能专业集群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近五年承担教改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10项;承担科研项目16项,其中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7项。荣获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设成果入选教育部规建中心产教融合优秀案例、获《计算机教育》杂志社产教融合“贡献案例”殊荣。产业学院建设经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高水平会议分享,在国内高校得到推广和应用,新闻媒体给予了宣传报道。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2013年评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2021年开始招收优师专项师范生,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是我校第二批通过师范认证专业之一,2023年具有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专业建立了河北省名师万黎明工作室,注重对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依托“U-G-S”深入探索多方主体协同师范生培养机制,吸收优秀基础教育资源,提高服务教育能力,反哺专业建设。

二、目标定位

本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中学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承德、面向河北、辐射京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教师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骨干教师。

三、专业特色

注重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在学校“三维四段”实践教学模式下,构建了本专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学院与社团结合”、“学院与省级名师万黎明工作室结合”的师范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程设置

落实OBE教育理念,以服务基础教育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骨干教师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主干学科为数学,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实践教育平台课程。

五、实践教学

专业构建“三维四段”实践教学体系,在承德市多所中小学校建设优质教学实践基地。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有五个学期在基地分别进行短期见习、调研,大学三年级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同时河北省名师工作室在我学院设有分站,由省级名师对学生进行师范从业技能的指导。本专业在加强师范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成立了数据分析工作室、数学建模工作室、省级名师万黎明工作室,以工作室教学模式,指导全国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近三年,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有获得省级奖项12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人次。

六、就业前景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能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及研究或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就业率平均在91%以上,考研录取近20%,成功进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还有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生就业大部分在京津冀地区,还有一部分在辽宁和内蒙古境内。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教学骨干,有些已经成为教育管理者、市、县教学能手以及省级名师。

七、招生计划

2024年,面向省内外招生80人,其中招生优师专项师范生50人,普通师范生30人。近三年优师专项师范生录取平均分高于河北省省控线104分、96分、103分,普通师范生录取平均分高于河北省省控线69分、72分、87分,河北省内第一志愿录取率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计算机类最早成立的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教育专科生,2011年开设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2015年5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理学)。本专业在成立之初就走开放办学之路,2015年与石家庄佳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培养Web开发人才,2016年与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大幅提升了专业师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IT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路径,2021年获批河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目标定位

本专业适应信息技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承德、面向河北、辐射京津,培养在信息技术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测试、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自2011年招收本科生以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发展路径,形成“厚植基础、面向应用、强化实践、软硬结合”专业特色,“科学精神、辩证系统观、工匠精神、团队精神、职业操守”专业思政体系。

四、课程设置

落实OBE教育理念,按照“固基础、重应用、明方向、强素质”建设目标,以工程技术逻辑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结构与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分为Web开发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方向课程。

五、实践教学

依托产学研平台、教师工作室、研究室等校内外实践平台,创建“四真四实”教学模式,即真项目真做、真问题真学、真任务真干、真功夫真练;以学生实情出发、构建问题实景、动手实际操作、实战中锻炼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外学习锻炼机会,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88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9项。

六、实习就业

通过健全实习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发挥合作企业就业市场资源优势,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改革,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建立亚信科技、上海硕恩、易显智能科技等实习就业基地等措施,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平均就业率96%。

七、招生计划

2024年,面向省内外招生50人。近三年本专业录取平均分高于河北省省控线76分、63分、63分,河北省内第一志愿录取率1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专业。2016年,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实施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促进计划。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全国首批、河北省唯一入选“百校工程”建设院校,联合中科曙光与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曙光大数据学院和承德市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和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促进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办学理念,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大数据开发人才的巨大需求,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21年,曙光大数据学院获批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成果获得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二、目标定位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大数据理论基础、卓越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大数据领域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技术知识、最实用的职业技能以及最广阔的就业平台,以满足京津冀发展对大数据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特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双方联合授课,企业派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讲授。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前沿并重”的理念。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同时引入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确保学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层次,涵盖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五、实践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实验实训、第二课堂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和自主创新,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六、实习就业

与亚信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进行实习,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提升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就业渠道和机制。校企双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定期举办就业讲座和招聘会,邀请企业到校进行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招生计划

2024年,面向省内外招生200人。近三年本专业录取平均分高于河北省省控线57分、39分、20分,河北省内第一志愿录取率100%。

人工智能专业

一、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隶属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大数据学院),是信息智能专业集群的主干专业之一,是国家第二批设立本科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之一。2020年与慧科教育集团(慧科)进行校企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专业,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

二、目标定位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以及实习等活动,丰富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培养德才兼备、通专融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校企共建专业,不仅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与算法,还深入融合了企业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无缝切换。此外,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的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项目演练的机会,积累实战经验。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课程设置

落实OBE教育理念,按照“固基础、重应用、明方向、强素质”建设目标,以工程技术逻辑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结构与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分为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两个方向课程。

五、实践教学

依托产学研平台、教师工作室、研究室等校内外实践平台,创建“四真四实”教学模式,即真项目真做、真问题真学、真任务真干、真功夫真练;以学生实情出发、构建问题实景、动手实际操作、实战中锻炼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外学习锻炼机会,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挂牌互认、校外实习、就业推荐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实训采用企业设计的实训方案,参加实训的学生置身于以真实职场为背景的实训环境中,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实战训练,在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实现中提高项目实战能力。

六、实习就业

通过构建完备的校企合作实习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紧密与合作企业联合,依托合作企业丰富的就业资源,积极推动实习就业一体化。实施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双导师”模式,成功与百度、智普华章、易显智能科技等企业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在此种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和就业平台,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考研上岸率达到了12%。

七、招生计划

2024年,面向省内招生150人。河北省内第一志愿录取率100%。2023年录取最高分501,最低分479,平均分482。2022年录取最高分496,最低分480,平均分481.46。2021年录取最高分492,最低分472,平均分475.18。